2025年7月4日下午,海南昌宇律师事务所举办了以“涉税业务技能在刑民行交叉案件中的具体运用及不良资产处置涉税业务实战技能”为主题的业务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旨在加强律所内部涉税法律业务的交流与探索,提升律师们在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
交流会由资深律师倪卫杰担任主讲人。倪律师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围绕涉税业务在刑民行交叉案件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如何精准识别案件中的涉税法律问题,以及运用何种策略和技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在场律师提供了清晰的办案思路和实用技巧。
讲座破题:从知识传授到实战突围的思维转向
本次交流会跳出传统财税知识灌输框架,聚焦律师在涉税业务中的实战破局路径。倪律师首先揭示行业现状:税务问题已深度渗透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成为律师处理普通案件的"卡脖子"环节,而金税四期征管体系升级更将涉税法律服务推向行业风口。
倪律师特别强调,涉税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并非财务税务知识,而是法律人对"应税行为法律事实认定"的专业优势——如某案例中客户被征税200万的症结,实则在于股东会决议法律效力的认定,而非税务计算问题,凸显法律思维在涉税争议中的破局价值。
六大业务场景:律师涉税服务的精准切入策略
非诉业务中的机会筛选:聚焦高价值赛道
以某上市公司18家子公司税务预警处置为例,此类股权重组、税企争议案件虽数量可观,但因客户更倾向委托会计师处理且人力成本高,律师介入性价比有限,建议选择性布局。
税务程序中的时间窗口把握
针对已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的案件,讲师警示前期财务人员过度提交资料的风险——某案例中企业因财务人员盲目提供数据,反为税务机关后续处理提供证据链。此阶段律师应提前介入程序把控,避免客户陷入证据被动。
成案阶段的律师黄金介入点
当税务处理决定书与处罚决定书出具后,恰是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的最佳时机。某案通过政府信息公开获取"不予处罚决定书"突破程序僵局,另一案则围绕"经营行为定性"与"追征期认定"两大法律焦点扭转战局,充分印证律师在程序救济与法律定性上的不可替代性。
民商事交叉领域的税务痛点挖掘
在不良资产处置、不动产交易等场景中,包税条款暗藏法律风险。某不动产交易案中,双方因包税条款约定与法定纳税义务冲突导致双输,律师另辟蹊径从"降低应缴税额"入手,为买卖双方实现税负优化,展现民商案件中税务问题的破局智慧。
刑事辩护中的精细化辩护策略
聚焦虚开发票罪、逃税罪等高频罪名,讲师以三起典型案例拆解辩护要点:从增值税专用发票功能属性推翻定性、以"代开发票行为入罪时效性"进行无罪辩护、通过政府会议纪要与税务系统数据佐证无主观故意,每一个案均体现刑事涉税辩护中"法律要件精准拆解"的辩护艺术。
执行案件中的节税空间开拓
凡涉及不动产执行的案件,土地增值税筹划存在巨大空间,律师可通过法律工具组合实现税负优化,将执行程序转化为税务服务的增值场景。
行业呼吁:打破认知边界,构建涉税业务生态
交流会期间,现场气氛热烈,律师们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参会律师与主讲人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会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不仅拓宽了涉税法律业务的视野,也为今后办理相关案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最后,倪律师以"不要自缚手脚"的行业呼吁作结,指出涉税客户与案源广泛存在于行政争议、民商纠纷、刑事辩护与执行案件中。建议大家可以打破专业壁垒,组建跨领域团队,以法律专业为支点,撬动金税四期时代的涉税服务蓝海市场,在政策变革与行业需求的交汇点上,构建律师业务增长的新坐标系。
海南昌宇律师事务所一直致力于提升律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将通过举办各类业务交流会,为律师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为促进彼此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思想碰撞,共同推动律所业务水平迈向新的高度。